昨日上課進行了一個活動
「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從父母這個角色畢業?」
老師這樣問,並讓大家在時間軸上寫上
現在自己與孩子的年齡
5年後自己與孩子的年齡
10年後自己與孩子的年齡
以及畢業時自己與孩子的年齡
接著老師問第二個問題
「你們現在所遇到的教養問題,到那時還是問題嗎?」
現代父母很容易陷入一種 #焦慮感
「隔壁的小孩都很會說話為何我們家的還不會」
「誰誰誰幾歲就不用穿尿布了」
「為什麼他可以你不行」
好像一場競賽,從孩子出生開始,哨聲響起
比誰先會翻、會爬、會站、會走
比誰先說話、睡過夜、戒尿布
長大了就比成績、比才藝、比學校
(以下開放留言你還遇過比什麼)
我們都希望孩子「贏在起跑點」
卻忘了終點不會改變
孩子有他自己的速度與進度
只要持續的往前走就能走到
教養需要時間,需要歷程
時常提醒自己 #放輕鬆 #不要急
許多問題現在看好像很大
但隨著時間拉遠就變小了
孩子不會包尿布到18歲
不會夜奶喝到18歲
也不會黏你黏到18歲
現階段的問題將會過去
等到孩子18歲了
那時的我們回過頭看著現在
又會對現在的自己說什麼呢?
#看著兩年前的雙寶覺得懷念